以为多金贵呢。”
那个时候,我就知道,跟这一家子,日子是没法过下去了。
我跟她爸离了婚。
独自带着女儿生活。
女儿五岁那年,当地的工厂掀起了一股下岗潮。
工人们下岗失业的占了一大半。
时代的洪流之下,谁也没有办法。
我和女儿连个厂子的宿舍都没得住了。
拿着那一点点遣散费,娘俩租了个不到十平方米的小房子窝着。
我读书不多,也没什么别的本事。
思来想去,最终决定,领着女儿卖炒咸菜。
做生意要成本,卖咸菜投入成本最少。
钱一毛一毛地攒,总算是攒出了些买锅碗瓢盆、桌椅板凳的本钱。
就在街头支了个小摊子,卖早点。
每天凌晨三点,天还黑着就起。
发面、和馅儿、熬粥、炸油条、煮鸡蛋。
从早上六点,一直卖到中午两点。
下午的时候就接手工活,织毛毯、串小饰品项链,十块八块地挣。
路上垃圾桶里,遇上有人扔的瓶子,我们娘俩也能当个宝。
捡起来卖破烂值一毛钱呢!
女儿的一整个童年,都泡在窄小的胡同里。
手上三不五时的,就得在炸油条的时候被溅上油泡。
我总觉得对不起她。
没能让她过上穿着漂亮的裙子,无忧无虑地长大的童年。
她却很乐观,像个小太阳一样,说自己不怕吃苦。
好在女儿努力,顺利考上了大学。
她上了大学,一边读书,一边赚钱。
发传单的活儿也接,去学校食堂打饭的活儿也干。
还兼职给人上门喂猫,去夜市摆摊卖衣服饰品。
后来又在宿舍里开了个小小的美甲店,给宿舍楼的女同学做美甲。
到了暑假寒假就更忙了。
白天去服装店打工,晚上推车卖烤肠、凉皮、热奶宝。
其实我们家这时候,条件已经不困难了。
我的早点摊子,也成了早点铺子。
我怕亏着孩子,每个月给她打两千块的生活费。
女儿还是一天到晚,做生意打零工忙个不停。
听邻居家读心理学的孩子说,这叫:“童年性心理创伤”。
大概的意思是,小时候穷怕了,以至于长大后老有危机感,无时无刻不想拼命赚钱。
我心疼得不得了,我女儿却笑。
“什么创伤不创伤的?
妈,你知道我大学四年攒了多少钱吗?”
她神秘兮兮地拿出了一张银行卡。
这孩子,上了这几年学,居然存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