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您的位置 : 首页 > 其他类型 > 诸葛亮智辩刘伯温诸刘小说结局

第3章

发表时间: 2025-02-14
缺,但亦需与德治相结合,二者相辅相成,不可偏废。

德为法之基,法为德之保障,缺一不可。

若民众无德,仅靠严刑峻法来约束,只能治标,而不能治本。

犹如扬汤止沸,虽能暂时平息乱象,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吾在蜀汉之时,以法治蜀,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制度,确保国家有法可依。

同时,亦注重教化民众,通过宣扬儒家思想,倡导忠义仁信等道德观念,使民众从内心深处自觉遵守法律,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。

如此,方能使国家根基稳固,长治久安。”

刘伯温不以为然,微微皱眉,说道:“孔明先生,德治之说,虽听起来美好高尚,犹如空中楼阁,令人向往,但过于理想化。

人性复杂多样,善恶交织,若仅靠道德约束,恐难以服众。

且道德标准因人而异,不同地区、不同阶层的人,对道德的理解与认知皆有所不同,难以统一。

唯有法律,明确清晰,黑白分明,可作为统一的行为准则,让所有人都能明确知晓自己行为的边界。”

<诸葛亮笑了笑,笑容中透着从容与自信,说道:“伯温先生,法律虽明确具体,能规范民众的行为,但法律不能涵盖世间所有事务,总有法律触及不到的地方。

在这些法律不及之处,便需道德来填补空白,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。

且德治可从内心深处感化民众,使民众自觉遵守法律,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与遵循,而非仅仅出于对法律的畏惧。

如此,国家治理方能事半功倍,达到真正的和谐与稳定。”

四、吏治之论说到吏治,刘伯温神色严肃,表情凝重,说道:“吏治清明,关乎国家兴衰成败,犹如大厦之基石,基石稳固,大厦方能屹立不倒。

为官者,当以廉洁奉公为准则,以勤勉政务为己任。

对于那些贪官污吏,必须严惩不贷,以儆效尤,方能维护官场的清正廉洁,确保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。”

诸葛亮深表赞同,用力地点了点头,说道:“伯温先生所言极是,吏治之重要性,不言而喻。

吾在蜀汉,对官员要求甚为严格,犹如高悬的明镜,容不得半点污垢。

一旦发现有贪污腐败、玩忽职守者,绝不姑息迁就,定当依法严惩。

然,除了